新公司法在第266条第2款规定:“本法施行前已登记设立的公司,出资期限超过本法规定的期限的,除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应当逐步调整至本法规定的期限以内;对于出资期限、出资额明显异常的,公司登记机关可以依法要求其及时调整。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可以说这是此次公司法修订的特色之一,即立法机关专门就新公司法实施后的公司登记中涉及到的存量公司出资期限、注册资本数额的调整问题而进行授权,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是基于上述授权而进行的行政立法,是新公司法实施的重要配套规范。该规范的几项最重要的制度包括:
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些正规股票配资网进行股票配资,借用资金进行股票交易。这种融资方式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杠杆比例,增加投资收益的可能性。同时,正规股票配资网也会提供相关的风险提示和投资建议,帮助投资者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
第一,明确了存量公司出资期限的要求。此为《规定》中的重中之重,涉及到新公司法的溯及力问题。《规定》设计了存量公司采用“3+5”的过渡期安排,即对于存量的有限责任公司,自新公司法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到2027年6月30日止,给予3年的过渡期,3年过渡期之内(包括在该3年期限的最后一天)公司可以将出资期限调整到5年之内。这就是“3+5”的含义。新公司法施行前有限责任公司自2027年7月1日起剩余认缴出资期限不足5年的,过渡期内无需调整出资期限。股东认缴出资期限在3年过渡期结束后超过5年的,应当于新公司法施行之后3年过渡期内将剩余出资期限调整至5年内,股东应当在调整后的认缴出资期限内足额缴纳认缴的出资额。调整后股东的认缴期限应当向社会公示,并记载在公司章程内。
对于存量的股份有限公司,情况则有所不同,由于新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采取的5年认缴制,而对股份有限公司采取的实缴制,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之时股东认缴的股款必须全部实际足额缴纳到位,才能注册成立公司,而之前按照旧公司法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同样是无期限的认缴制,这样新公司法实施后股份有限公司就不存在像有限责任公司那样将出资期限调整到5年之内的问题,但是仍然给予3年的过渡期,即存量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长出资期限为新公司法实施后的3年之内,也就是《规定》第2条第1款最后一句的表述:“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应当在2027年6月30日之前按照其认缴的股份全额缴纳股款”。
《规定》对于新修改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期限所采取的“3+5”过渡期安排,既照顾到了法不溯及既往的一般原则,避免了存量公司与新公司一刀切地一律适用新法而极有可能带来的混乱局面,继而形成对存量公司法律适用的不公允,又兼顾到了法律适用的统一性与权威性,有效防止长时间内新旧公司在出资期限方面并存的不一致局面,有利于新法立法宗旨的实现。
第二,对极少数涉及到国家利益的公司保留了豁免调整的余地,这些公司不需要按照《规定》对出资期限作出调整,仍然按照其公司成立之时确定的出资期限缴纳出资,即使该出资期限在2027年7月1日以后仍然长于5年。《规定》第2条第2款规定:“公司生产经营涉及国家利益或者重大公共利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提出意见的,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同意其按原出资期限出资。”根据该条规定,可以不按新公司法对出资期限作出调整的公司,一是要符合实质条件,即公司生产经营涉及到国家利益或者重大公共利益;二是程序上需要国务院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向市场监管部门提出意见。
第三,明确了过渡期后仍然没有对出资期限作出调整的公司的处置方式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相应职权,确立了对未依法调整且经监督检查后仍然拒绝改正的公司的特别标注规则。《规定》第5条规定“公司登记机关采取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方式,对公司公示认缴和实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6条规定“公司未按照本规定调整出资期限、注册资本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作出特别标注并向社会公示”。依此规定,对过渡期后仍然没有按照公司法对出资期限和出资额进行调整的公司,市场监管部门不能对其采取罚款、吊销营业执照、注销登记等处罚措施,因为公司的此种行为并未产生具体的、实际的社会危害结果,但是确实又是不符合新公司法规定的行为,故而采取相对“温和”的处理办法,即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特别标注,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同时提醒相关交易方予以注意。具体而言,对于3年过渡期届满后即2027年7月1日后,出资期限长于5年,而公司仍然未按照《规定》将出资期限调整为5年之内的,公司登记机关有权要求其将出资期限调整至5年内;如果公司在公司登记机关要求其作出调整后仍然拒绝调整,则公司登记机关将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对其特别标注并向社会公示。但是,如果公司股东或者发起人未按照规定缴纳认缴的出资额或者股款,或者公司未依法公示有关信息,则市场监管部门有权依据公司法、《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对公司进行处罚(《规定》第9条)。
第四,相对明确了出资期限、出资数额异常的判定处置方法。如何理解并适用公司法第266条第2款所称的出资期限与出资额“明显异常”,《规定》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处理方法,其第3条规定:“公司出资期限、注册资本明显异常的,公司登记机关可以结合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以及股东的出资能力、主营项目、资产规模等进行研判,认定违背真实性、合理性原则的,可以依法要求其及时调整。”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有不少建议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给出判断是否明显异常的方法与标准,所以最终采取了现在的表达方法。
第五,对出资期限、注册资本明显异常但又无法作出调整的“僵尸公司”建立强制注销登记规则。《规定》第7条明确,公司因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或者通过其住所、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出资期限、注册资本不符合本规定且无法调整的,公司登记机关对其另册管理炒股杠杆股票配资平台,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作出特别标注并向社会公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凯湘)